为什么疫情期间抑郁率上升(疫情让很多人得抑郁症)

admin 24 2025-02-26 17:00:07

疫情期间容易烦躁吗?

受疫情影响,很多人产生了压抑和烦躁的心理。受疫情的影响,我们在出行和与人交往方面都受到很多影响,这对很多人来说,会产生压抑的心理,进而会产生出烦躁、易怒等心理问题。

为什么疫情期间抑郁率上升(疫情让很多人得抑郁症)

明显的情绪反应 感到紧张、担心、不安、害怕、恐惧、恐慌,情绪烦躁,容易激惹、发脾气,经常抱怨,甚至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,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,闷闷不乐,无法开心起来,表情痛苦,哭泣。

疫情来袭,对于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,可能出现焦虑烦躁、恐惧、郁闷等负性情绪。第三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谷岩、天津工青妇心理服务中心心理专家曹文杰表示,建立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、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,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,战胜疫情。

三是敏感烦躁。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,但有些人对疫情的紧张与焦虑仍旧存在,比如担心疫情会卷土重来、身边有疑似患者等,从而过度敏感。此外,长时间居家,注意力持续放在疫情上而不能很好地转移到工作学习上,导致积累过多工作或者学习任务,为了补偿疫情损失增加工作学习时长而带来的烦躁情绪。四是情绪消极。

疫情期间人们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?

疫情一下,身边的人会出现下列心理问题。焦虑、疑病。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,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,怀疑自己生病。一部分人过于关注疫情相关消息,反复查看各种内容,加重了紧张、恐慌的情绪,甚至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。愤怒情绪。

恐慌与焦虑:疫情蔓延的报道让许多朋友感到忧心忡忡,他们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过分担忧,一旦出现任何身体上的不适,就立刻联想到可能是感染了新冠病毒。此外,对于学校教育中断、线上教学可能影响学业的担忧,也让他们担心毕业和就业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
为什么疫情期间抑郁率上升(疫情让很多人得抑郁症)

焦虑与疑病心理:人们可能会过度关注自身身体状况,将正常的生理感觉与病毒联系,怀疑自己感染。过度关注疫情信息可能导致紧张和恐慌情绪加剧,甚至引发盲目从众行为。 愤怒情绪: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压力,产生的愤怒是试图增强控制感和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。

疫情下的常见情绪反应 恐惧害怕。由于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,加上网上各种谣言,出现恐惧害怕的情绪。惶恐不安。可能会出现“疑病,不敢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”“反复洗手、消毒”“不出门,更不敢去医院”等行为及想法。焦虑多疑。

新冠大流行,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有多高?

新冠大流行导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提高了20%~30%。这是一项来自国际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,在新冠疫情持续期间,全球范围内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20%和26%。因为人们的生活普遍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,所以疫情导致很多人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提高,人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也在进一步恶化。

据世卫组织统计,仅在大流行的第一年,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了25%以上,与此同时,精神卫生服务受到严重干扰,精神疾病的治疗缺口扩大。相比对身体的伤害,新冠对人们的精神影响范围更广,持续时间也更长。

新冠疫情为全球心理疾病增添了新的重负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近日在一次演讲中提到,疫情使全球增加了6亿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;在中国,近1/3居家隔离者出现抑郁、焦虑、失眠症状。

为什么疫情期间抑郁率上升(疫情让很多人得抑郁症)

第一,抑郁和焦虑,2022年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《世界精神卫生报告》,报告显示,仅在大流行的第一年,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就增加了25%以上。对自己和亲人遭受感染、痛苦及死亡的恐惧,丧亲之痛以及经济上的担忧被认为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源头。

新冠疫情爆发后,一系列预防和隔离措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。长时间的闭门不出,社交需求无法满足,与大自然的联系减少,使得人们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大幅增加。直到2023年,生活才重新步入正轨。研究表明,超过1100万人在新冠疫情后报告心理疾病增加60%。

上一篇:疫情文案简短走心学生(疫情文案简短走心学生版)
下一篇:疫情社保减免6个月(疫情社保减免12个月)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